2021年,44名同学共同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20211411班的大家庭,44个年轻的生命,44颗跳动的心,他们因缘而聚,与梦同行,在成长中立足专业,在陪伴中克服困难,营造出朝气蓬勃的风气,共建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班级有一个共同的、特别的名字——“德清湖畔思想的家”, “德清”“思想”和“家”分别凝练了20211411班在学风建设、学业成果、集体发展上别具一格的特色。
德行清正:
以德立身,行于广阔天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坐落于东校区美丽的德清湖畔,20211411班的同学在这里出发相遇,生活学习,结伴徜徉。“德清”是地名,更是同学们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对德行清正的不懈追求。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德是优良学风的基础。班主任每学期组织召开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团支部开展团日、读学讲悟等特色活动,引导大家以“德”立身,在班级中创设了良好的清正风气与道德追求。班级内部思想风气正、典型先进多、道德素质优,现有1名中共党员、7名预备党员、18名入党积极分子、38名团员。
立德修身要求我们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做到知行合一。班级成员牢记“身正为范”,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亚运会火炬传递、钱壮飞纪念馆宣讲等活动中留下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身影,截至目前班级所有同学总志愿服务时长近6000个小时,其中39名同学的志愿时长在100个小时及以上。
德行兼备是班级成员一直努力的道德修养。20211411班利用假期深入社会调研,足迹遍布省内外30余地,先后走访52个社区宣传理论,以青年力量推进思政微课走到寻常百姓中,传递良好的德行之风。其中我院“反邪教”实践团获省级一等奖、另有3支实践团获校级十佳团队与优秀团队,12名班级成员获省、市、校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真正做到“学思用”在实处着力,“知信行”向深处扎根。
立足思想:
学业为本,矢志追求卓越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底色,立足于做好思想教育的目标,20211411班在学习方面争先创优,锐意进取,将优良学风贯彻到实处,让青春更有意义。在专业成绩上,班级成员展现了出色能力。大二学年班级平均学分绩点4.06,最高学分绩点4.6。两个学年的扎实积累下,班级截至目前已获省政府奖学金、校特等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27人,占全班总人数61%;同时,班级成员共收获了“三个一百”: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100%、计算机一级通过率100%、师范生技能参赛率100%,大学英语六级、普通话二甲通过率近80%。
在科研竞赛上,20211411班下足功夫,A类学科竞赛获奖人数13人,尤其拿下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红色专项赛一等奖,以及第十八届“挑战杯”省赛的金银铜各一项。在刚刚落幕的卡尔马克思杯复赛中,班级3名同学更是代表学校获得了全省第四的好成绩。大学生创新创业取得不错成绩,1项新苗、4项国创、7项校创。同学们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自己争荣,为班级与学校争光,无不体现着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这是班级行稳致远、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班级成员在图书馆累计借阅书籍150余册,在饱读书籍的基础上撰写44篇学年论文,发表了一篇省级刊物。此外,班级两名同学获得境内外学习机会,前往英国UCL大学、香港大学交流,拓展了本科段学习视野。
共建家园:
特色为貌,共筑班级文化
20211411,不止是一个共同体的代码,更是连接每位同学的温暖的大家庭。在这个家中,“大家长”张建庆老师每年中秋节都会为学生排队买月饼,时常在班级群里关心学生生活,修改学生的教案设计到深夜……
这个“家”还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班级成长纪念馆。入学伊始,班主任倡议开设专属于20211411班的公众号,名为“德清湖畔思想的家”,记录班级成长的点点滴滴。截至目前,公众号已发布320篇微信推送,开设超过五档专栏,大量的转载率与点击率同样是对班级的支持与认可。这个公众号已经成为班级成员彼此交流、分享、切磋、求学问道的平台,记录着同学们的点滴进步。
各色的“家庭活动”也拓宽着同学们的知识视野,带来有别于课堂的审美体验。经常组织召开的线上或线下读书会、户外研学活动(前往荻港学习,参观湖州市美术馆等),都起到了凝聚个体,共筑班级的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在20211411班有了归属感,增强了集体认同感。
在学校、学院领导的关怀指点与班主任的带领下,班委团委组成坚实的后备力量,班级成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让这个“家”收获满满。班级连续两年获得“文明班级”“平安校园创建奖”先进班级等校级集体荣誉。
在未来,20211411班将继续发光发热,继续挑战再出发。这方“德清湖畔思想的家”,这群挥洒青春、向阳而生的“骏马”会继续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