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突破一道道难关的艰辛
努力是迈出第一步后不再回头
有心人,不会被刻苦辜负
坚韧者,不会被挫折击溃
琴声流于指尖,梦想飞出琴键
伏案苦读为锚,勤奋见证一切
吕子祥,男,音乐学院2019级音乐学(师范)专业学生,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某部队。在校期间,曾担任艺术学院2020年方阵训练教官,担任20210613班班助。今年,吕子祥成功上岸浙江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未来,他将带着军人的刻苦与执着,在热爱的专业里接续探索,不断奋进。
01
刻苦之弦拉满迷彩青春
肖邦的《夜曲》在琴房中荡漾,曼妙音符轻跳过微光窗帷,钢琴前的男孩阳光、帅气、开朗,但这绝非他的全部——绩点4.2以上、专业排名前十、大一参军、大四考上浙师大研究生……“当年的我一定会欣赏现在的自己”,吕子祥说。
2018年,吕子祥初入大学,那时的他青涩、懵懂、稚嫩。学校里的时光少了些许努力,蔓生了一些懒惰,在音乐老师陈捷的鼓励下,他欲赴军营,决意改变。
“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抱着参军报国的想法,吕子祥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那是离家最远的地方。初到新兵连,还未适应高原环境的他经常流鼻血。“我当时很重,有190斤,体能极差。但我不甘心,我就减肥、加练。”三个一百,不练完不睡觉,吕子祥给自己下了“死命令”。汗水滴落,打湿一整张报纸是常态,而常态是为日后打下的根基。
发了狠劲的训练让他快速适应了军营生活,而野外驻训却是新挑战的开始。“每天都高度紧张,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你得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什么都要会:搭帐篷、生火做饭、寻找食物……没有手机的日子,他与战友更加默契了,而吕子祥对时间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时间有限,要想做完规定的事,就必须一次性做好。
一年过去,他成为了老兵,带着新兵在军营中历练,可一场意外打乱了他的计划……2020年,他因400米障碍赛不幸受伤,导致左肩脱臼和肌肉变形,从而丧失了继续在军营磨砺的机会。这般未曾设想的结局是不如意、不完美的,而他选择带着这份遗憾与不甘,奔赴下一场热爱。
02
梦想音符奏响成长之路
军营里的生活是一段难能可贵的成长经历,当兵期间,他积极参加各项训练,完成了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蜕变,并在结训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成功将不同的作训科目全部达到良好以上,并成为炮兵瞄准手于驻训场实弹操作。在2019年代表连队参与师集训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师“优秀学员”称号,并在之后的两次演习期间克服艰苦条件成功完成演训任务,所在连队被评为“先进连队”。
回校后,吕子祥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荣获2021年“舒密尔”杯明达音乐节微课模课组“优秀奖”、2021年“波特曼”杯本科生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功比赛钢琴演奏组“优秀奖”、2023年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三等奖”。
但他并不止步于此,“青春在于成长”,抱着这一想法,他下定决心考研。而他对音乐和教师的热爱,让他选择了浙师大。
2021年12月,吕子祥的备考正式开始。薄弱的基础使他花费了于常人的辛苦和努力。整整一年,他把“7点开始学习,23点入睡”变成了一种习惯。“背书难吗?”他说:“难,很难。”但他不怕难。四个月的时间,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会先划出连接词、逻辑词,比如:……的……是……,这有助于我理解行文逻辑。这之后是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关键词,区分主背和次背。”与其说是背书,不如说是一次深度阅读,直到变成一种逻辑与体系,这才算读透,自然也就好背了。从《中国音乐文献学》中的古文,到《中西音乐史》里的今文,吕子祥越背越快。万事开头难,但只要迈出第一步,哪怕步子很小,后来也能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考研期间,吕子祥进步最大的科目是英语。从一天背不下一页单词、一篇作文,到一天熟记300个单词,到最多一小时一篇,吕子祥每分每秒都在进步。提到实习,我们问他:“如果被时间被挤占,当天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怎么办?”他说:“那晚上就少睡一会。”今日事今日毕,这是他从军营里带出来的行为准则。
2022年12月初,疫情开放,考研将近。怕感染的他选择待在寝室,每天起床就开始背前晚放好的书。“背书经常会遇到老记不住的词,我就写下来,贴在显眼的位置,一抬头就能看见。”每次抬头,他看见的或许不只是单词,更是未来的希望和方向。
时间在逼近,压力在剧增,室友不善言辞,便以安静的学习环境表达支持和宽慰。考研像喝中药一样,越到后面越苦,实在太“苦”时,他便通过吃甜食来解压。他每天都锻炼身体,就是怕病倒。尽管已经十分谨慎,但在考前几天,吕子祥还是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进考场那天脑袋昏昏沉沉,我心里一下子没了底。”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紧张等待数月后,他在2023年春天收到了成功上岸的好消息。
从入学到毕业,吕子祥花了六年,他心中感慨万分:“没有多出来的两年,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我。”军营教给他的一直记得,这也练就了一个“干脆利索、严谨细致、思想先行、谋而后动”的他。考研的日子里,他把学习变成一种常态,用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条理,以不变应万变。
没有人的成功一蹴而就,光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吕子祥就花了四个月,他说:“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习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好了,才能盖起高楼大厦。他的阶梯式成长,是和时间的赛跑,这不是普通的坚持,而是一种需要自律、信心、细心的坚持,这样的坚持像一块石头,心无旁骛。可在某一个春天,它会从里面开出一朵迎风绽放的花,这朵花的花语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