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有迷彩|姚鑫丰——从热血军营到水产养殖:“姚”知实验苦,不负有“鑫”人

发布时间:2023-12-05来源:学生处作者:动态浏览次数:10

他是连队里训练有素的炮兵

也是三点一线生活的奔跑者

每天往返于教室、寝室、渔场

勤勉和自律充实着他的生活 

他说军营里的训练是为一方平安

养殖实验的目的也是为民生福祉

最终的归宿都是一样的

时光不会辜负用心种花的人

旅途所达之处

最终都会结满他栽下的果实

他是生命科学学院20220924

姚鑫丰


勤学苦练褪浮躁,只为万家灯火

    今年九月,姚鑫丰开始了他的课题,他说:“我早上七点出发,到渔场喂完鱼后,又赶回学校上早八。每天都要按时喂鱼,一日三餐,一顿都不能少。”

(姚鑫丰做养殖实验时每天的闹钟)

   专注于一件事时,睡不饱和零休假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从2020年入伍,到2022年退伍,再到如今的2023年,姚鑫丰在“自律”上颇有心得,而故事还要从2019年说起……

   2019年,高三的姚鑫丰对招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并未成功,空军的愿望就此落空。大一的他不假思索选择入伍,成为了广东惠州博罗县某连队中的炮兵,而“自律”的种子早已悄悄种下,他说:“体能不好肯定要加练,这是随时应战最基本的要求,我只有不断锻炼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别人,保家卫国。”熄灯后的楼梯口是他的训练场,不论严寒,不论酷暑。打实弹很危险,姚鑫丰第一次打时非常紧张:“将炮车换至战斗状态,瞄准,装弹,射发,都是靠肌肉记忆完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零失误源于全副武装的每一次负重排演。他的自律刻在心里,是挥之不去的印记。

两年的军旅生涯没有休假,逢年过节,他隔着屏幕与家人团聚,笑着说:“一家不圆换万家团圆嘛,值得。”或许谁也没想到,去年那个意气用事,些许偏激的少年,已能平静着面对风雨,迎难而上。

深耕实验早规划,养鱼亦养他心

踏平坎坷成大道,亲历磨练再出发,结束军旅生涯,姚鑫丰重返校园,进击水产养殖专业。学习状态的丢失,使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自信,更怕跟不上节奏,高三时密密麻麻的笔记被他翻开重温,那里面灌注了他最为专注的痕迹。付出是有回报的,温习是,数据也同样是。采样、分析、处理,实打实的数据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必须亲自去记录和观察它们的成长状况,像疾病、各类水产的体表特征等等,都要去看了才知道究竟是什么。”实践出真知,很快,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清晰的规划:“想考研,去上海海洋大学继续学习水产养殖,然后出国读博。”

   他将养殖实验称为“自己的课题”,但所谓的“喂鱼”并没那么简单,学校课程照常进行,他还有竞赛与实验,三线并行,他可以来不及吃饭,但鱼必须按时投喂,并保持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没人会质疑他的毅力,下课后的他总第一个冲出门,不是吃饭,而是喂鱼。饵料则需要根据鱼儿的生长状况,实时调配各成分比例。日复一日的无休止,让他也有想放弃的时候,“但是部队生活我都可以坚持下来,这又算什么呢?”自律早已成为他人生的地基,支撑着他,为他做的一切带来稳定和调理。

行千里者知世界,践行方有成效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踏足汕头、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他以旅行的方式与城市烟火相融,世界那么大,总要去看看,水产那么多,总得想办法让平民百姓都能吃上。他深知人工养殖的成本在于饲料,便一心一意寻找保质保量的替代品,不断做实验寻求答案,“我想通过研究把水产品、海产品的价格降下去。”    

   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日日夜夜,姚鑫丰坚持着自己的初心,变被动为主动,他记得那句“我们这代人要做出点成绩来”,更记得那句“时代风云起,莫做袖手人”。退役复学,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军旅的印记,更能吃苦、更敢冲锋。保持军人本色,姚鑫丰另起一行,来到校园,赴身渔场,苦心钻研。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自律,再多些坚持与耐心,静待花开。你的时间花在哪,人生的花就将开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