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年纪,晨曦微亮
在绿色的海洋里,他扬帆起航
一步踏入军营,目光坚定
青春的篇章,在这里翻开
身穿戎装,肩负重任
梦想的翅膀,在军中振翅
他用智慧和勇气,编织成长的篇章
他用坚韧和忠诚,谱写时光的旋律
他是沈彬宇,来自浙江海宁,就读于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9年至2021年期间曾服役于云南昆明某部队,回校后担任校国旗护卫队副队长、理学院20210711班班长。曾获湖州师范学院第十七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优秀学生干部”、“文明修身先进个人”、“文体活动先进个人”、“职业技能先进个人”、三等奖学金等荣誉,并参与省级创新创业项目一项。
“沈彬宇······”
“到!”
退役复学后坐在教室
老师喊着他的名字
他脱口而出的那声“到”
响亮而又坚定
引来了同学们的侧目
那一瞬间
时间仿佛回到了初入伍的那一天
2019年
广西柳州的新兵连来了一位稚嫩少年
那是18岁的沈彬宇
“高考完我就想去当兵,从小就想”
执着的人 哪怕机会渺茫
也要去试
惊喜悄然而至
沈彬宇的兵检顺利通过
他在18岁那年
实现了曾许下的参军诺言
初入部队
沈彬宇偏瘦,上肢力量较弱
引体向上的成绩并不理想
新兵训练辛苦
但他从不喊累
吃饭的前菜,命为“加练”
一日三餐,很快磨出血茧
而他也正在一步步蜕变
新兵连的三个月一晃而过
转眼到了下连的日子
沈彬宇一直记得班长对他说:
“要记住你喊的每一声到
把你的执着和努力坚持下去”
下连后他来到云南昆明
那里的海拔很高
他刚开始并不适应:
“训练场就在山里,那会儿基础设施不全,
上个厕所都得上下山,我每次来回都很喘。”
训练基地距离市区三百公里左右
周围是茫茫的戈壁滩
生存环境的艰难仿佛延长了训练的进程
石子路上握拳做俯卧撑
雨天低姿匍匐1公里
在戈壁滩接线通信狂奔的日子里
他已然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起责任
“遇到事情干就完了”
一年以后
他已经习惯这样的训练生活
每天两点多睡、五点多起
“困了就出去冲两圈”
这练就了沈彬宇强大的心理素质
也为他后来退役复学参加各种竞赛
创造了良好的身体条件
他仍然记得退役的那天
班长点着每个人的名字
大家用尽力气喊出那一声“到”
这声“到”是担当、是责任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复学后
他担任了校国旗队副队长和
理学院20210711班的班长
并积极跟上大家的学习节奏
没课时他便去空教室自习
有不懂的问题就随时询问老师
他很快就适应了复学后的校园生活
并积极参与了各类学科竞赛
经过不断的努力
最终荣获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
省级创新创业等奖项
包揽多项荣誉称号
离开军营的日子里
沈彬宇依然保持着良好的作息和精神面貌
被选为班长后
面对班级学习两极分化的情况
他主动与班主任沟通
每周至少一次汇报班级情况
凭借着一定的魄力和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
以及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
他所在的班级获得了优良学风班
“作为班长代表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
更是一个班集体”
这是部队教会他的责任和担当
国旗班的组建不算易事
他渐渐能够独当一面
最初只有包括他在内的五个退伍老兵
每天高强度训练队员
在台阶上站立3小时
身上塞十张扑克牌
部队的那套管理模式运用在新队员的身上
需要一定的调整时间
肩头的责任愈重
他就愈怀念军营里的青春激情
“王瑞杰……”
“到!”
“关欣……”
“到!”
……
队员的一声声到
喊进了沈彬宇的心里
责任和担当的回响愈发坚定
一声“到”,一生到
一声声到的背后
是听党指挥的信念
是热血青春的慨然以赴
相信沈彬宇会一直铭记这声“到”
践行使命,不负青春